
问:什么是寨卡热?
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(Zika virus)引起的一种蚊媒病毒病。病毒会通过蚊虫传播,在极少数情况下,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。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微发热、红疹(多数为斑丘疹)、头痛、关节痛、肌肉痛、无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。其病情通常较温和,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。
问:寨卡病毒威胁多大?
答: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,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。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,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,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。
世界卫生组织称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发生的大型疫情期间,国家卫生当局报告称,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。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,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,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。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。然而,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。还在对其它可能病因开展调查。
问:亚洲有危险吗?
答:乔治敦大学的卢西表示,目前还很难预测寨卡病毒将来的走势,但这种病毒可能在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更为广泛地传播。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(最好是浅色衣服);采用纱网、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;以及在蚊帐内睡觉。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、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、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,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。
旅行者应当采取防止蚊虫叮咬,对自身形成保护的基本防护措施。